4月7日36個大中城市生豬出場價格為每公斤9.68元,比去年12月23日下降23%;豬糧比價大幅降至5.0∶1,已經顯著低于6∶1的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接近六部委“預案”紅色警戒線。 不管是對照《預案》,還是和去年五月份第一次啟動收儲時的出手風格相比,我們發現,這一輪《預案》的啟動政府顯得有些猶豫不決,不少豬農對此憂心忡忡,甚至懷疑政府的公信力。 但憑心而論,我們也要理解政府的難處。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保增長,控通漲,而我國CPI定義的本質,是以吃穿為核心。“吃”是農民直接生產,“穿”也與農業提供的原料不可分割,那么,要控制CPI上漲,首先就要控制農產品價格的穩定。所以,我們農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根據發改委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經濟數據,GDP同比增長11.9%,而CPI同比只上漲了2.2%!這一數據與民眾的感受大相徑庭,房價、油價、鋼價、銅價、金價、建材價、藥價、書價......以至政府稅費,哪樣不是爭先恐后的往上竄?何以這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就蹣跚不前呢?原來,經濟精英們大加贊賞的這份“亮麗”的季報,豬肉的連續下降居功至偉。現在,我們可以明白為什么這一波豬價下跌與去年四五月份的哪波下跌,政府的態度判若天淵的原因了吧? 如果說政府從此放任豬價下跌,哪誠然不會成為事實,因為我們的政府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許多。事實上四月初政府就放出話來,已經在干旱地區開始啟動豬肉收儲,用這種欲擒故縱的手法,讓我們豬農不要失去最后一絲希望。假設豬農實在招架不住,大量宰殺母豬,我敢打賭,不但09年度諾而不踐的母豬補貼會迅速到位,還有可能再增加母豬的補貼力度。 因此,我們不但不要抱怨政府見死不救,而是要放一百個心決不會讓我們死掉。君不見2007年那次豬肉大漲價?哪種民怨沸騰的景象政府難道還愿意再看到嗎? 做為豬農,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要有耐力,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這種豁達的境界。不要“有腦不思國家計,兩眼只望收儲事”。須知收儲是把雙刃劍,和糧食“保護價”一樣,是控制價格的一種手段。運用得當足可讓我們養豬農民永遠置身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半死不活的境地。 政府在考驗豬農的耐力,豬農呢,別懷疑政府的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