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禽病的主要特點
疾病的種類多而復雜。舊病繼續發生,新病不斷出現,如新城疫、禽出敗、雞白痢、鴨瘟等老病常年不斷發生和流行。與此同時不少新病也隨之不斷出現。影響較大的有:雞傳染性貧血、禽流感、腎病變型和腺胃型傳染性支氣管炎、雞病毒性關節炎、包涵體肝炎、產蛋減少綜合征、雛鴨病毒性肝炎、番鴨細小病毒病、鴨傳染性漿膜炎、肉雞腹水綜合征和隱孢子蟲病等。在這些新出現的疫病中,目前要特別重視禽流感、雞傳染性貧血和腎病變型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的研究和防治,采取切實有效的防治措施,阻止繼續傳播蔓延,以保護養禽業的健康發展。 非典型性疾病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疾病的種類增多;一是非典型性疫病的病例的數量增多。如雞新城疫、雞白痢、大腸桿菌病、傳染性囊病、雞腹水綜合征等都出現了非典型病例,而且流行非常廣泛,發病率也很高,這往往給診斷與防治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這是由于疫病在流行過程中,病原的毒力常發生變異,有些病原毒力出現減弱,加上禽群中免疫水平不高或不一致,導致某些禽病在流行,癥狀和病理等方面出現非典型變化,發生非典型感染和發病,使某些原有的舊病以新的面貌出現,如目前發生的非典型新城疫即是一個明顯的例證。另一方面,有些病原的毒力出現增強,雖然經過免疫接種,仍出現免疫失敗。如傳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馬立克氏病病毒都有存在超強毒株的報道。對于控制超強毒株感染,除提高改進疫苗免疫質量外,應著重考慮減少病毒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加強衛生消毒措施,采用生產管理上的全進全出制等。 某些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的危害加大。隨著規;B禽場的增多和規模不斷擴大,環境污染越加嚴重,細菌性疫病和寄生蟲病明顯增多,如雞的大腸桿菌病、沙門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綠膿桿菌病、支原體病、小鴨傳染性漿膜炎、雞球蟲病和雞住白細胞蟲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廣泛存在于養禽環境中,可通過多種途徑傳播,這些環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為養禽場的常在菌和常發病。另外,某些損害免疫系統的疾病如傳染性法氏囊病、雞傳染性貧血等未能有效控制,使雞只的免疫功能及抵抗力下降,也很容易引起細菌性疾病的發生。更為主要的原因是盲目大量濫用抗菌藥物,使養禽場一些常見的細菌產生強的耐藥性,一旦發病后,諸多藥物都難以奏效。一些條件性傳染病已變為非條件性傳染病,這種情況近年來日趨普遍,危害日趨嚴重。如大腸桿菌病,病原是大腸埃希氏菌,長期以來,此菌一直被看作是寄居腸道內的正常菌,至多是一種條件性致病菌,F在發現,它也是一種原發性致病菌,此病傳染途徑,傳統觀念認為是消化道,實際上不完全是這樣,很多情況呼吸道也可感染,近年來又發現“腦型”大腸桿菌病例。因此,科學的飼養管理、環境衛生和合理用藥對有效控制細菌性疾病是十分重要的。 混合感染和復合征使疾病更為復雜。在生產實際中常見很多病例是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對同一雞體產生致病作用,并發感染、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的病例上升,特別是一些條件性、環境性病原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兩種病毒病同時發生,有病毒病與細菌病同時發生,或兩種細菌病、細菌病與寄生蟲病同時發生。這些多病原的混合感染給診斷和防治工作帶來很大困難,要求診斷工作必須分清主次,現場與實驗室檢驗結合綜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確判斷,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以便及時控制疫病,減少經濟損失。 營養代謝疾病和中毒性疾病增多。營養代謝病與中毒病的發病率日漸上升,危害日趨嚴重,其中最多的是各種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缺乏癥,飼料及藥物中毒等。在規模化養禽條件下,有時由于飼料配制失當或儲存過久,營養損失,常易引起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癥。飼料及飲水受霉菌毒素或農藥化肥、化工廢棄物等污染易引起中毒性疾病,某些藥物長期大量給藥,如痢特靈、喹乙醇等也易引起積蓄性中毒。這些營養代謝疾病和中毒性疾病的發生日益突出,造成一定經濟損失,應該重視這一類疾病的診斷和預防。
控制當前禽病的主要對策
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采取綜合配套的防疫衛生措施。降低疫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使某些普遍發生、危害性大的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是使養禽業繼續穩定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要保證。強調防重于治,預防為主的方針,這一方針雖然早就提出了,但至目前為止,不少養禽人員,特別是農村的專業戶,對此認識并不那么清楚,重視和執行都很不夠。相反,他們對于治療卻很重視,每當發現一兩只死病禽,就緊張得不得了,到處尋找藥物治療。雖然對疫病的控制(包括防和治),每個方面都不可忽視,但在對疫病的控制中,畢竟有主有次。可以這樣說,能夠把疫病消滅在禽場之外,使其不能感染禽群,乃是控制疫病的上策;如能堅持防疫注射,增強動物抗病力和消滅禽場環境中病原微生物,使家禽不得病,這是控制禽病的中策;而疫病一旦發生,再去治療,則是控制疫病之下策。因為此時不管采取多么及時有力的措施,造成的損失及花去的財力、精力都是不可挽回的。 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家禽防疫中的群體與個體的關系。首先應該明確,家禽防疫對象是群體而不是個體。故家禽防疫的著眼點應該使整個群體具有較高的生產水平,為此,某些情況下,淘汰一些殘次病禽,消除隱患是值得的。其次,當疫病發生時,一般情況下應進行緊急接種,不要認為由于進行緊急接種有加重危重病禽死亡的危險而不進行緊急接種,須知禽群患病時不可能所有禽只都同時感染得病,肯定是有先有后的。盡管緊急接種,有時可能會加速一些危重病例的死亡,但能及時挽救未感染得病的大多數,是非常值得的。在生產實踐中還發現,對感染發病初期的家禽,緊急接種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高度重視消毒尤其帶禽消毒工作。在生產實踐中,不少養禽戶對此認識很不夠,從而使家禽防疫工作出現不少問題。為此,建議養殖戶應樹立嚴格的消毒觀念,禽舍門前應設消毒池,進出禽舍的人員,除更衣外,鞋底也要進行消毒。不要在禽舍內或其附近剖檢死禽,死禽及剖檢后的禽尸要深埋或燒毀,剖檢場地及剖檢人員的手腳要消毒。 此外,應該經常帶禽消毒。帶禽消毒是一項先進的新技術,近年來在生產實踐應用,收到很好的效果。帶禽消毒,既能直接殺死藏于禽舍內,包括空氣內的病原微生物,又能殺滅禽體表和呼吸道淺表滯留的病原體。例如對雞馬立克氏病、新城疫的預防,通過帶禽噴霧消毒,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帶禽消毒還能沉降禽舍的粉塵,凈化空氣,防暑降溫,從而給禽群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既有利于防病治病,又有利于禽的生長發育,還有利于飼養員的身體健康。 |